历史悠久

獐在我国的历史相当悠久,很多典籍里都记载了它的大名。

在辞书之祖《尔雅》中,不仅记录了“獐”的大名,而且还按照:“牡、牝曰 、子、大者”即公母幼崽以及大小分别提出了獐的不同叫法读音,也是十分详细了。

北宋著名天文学家、药物学家苏颂也曾说∶”獐,今陂泽浅草中多有之。其类甚多, 乃总名也。有有牙者,有无牙者,其牙不能噬啮。”

这其中讲到的是在北宋时期,獐主要分布在当时的“陂泽浅草中”。陂(bēi )泽即湖泽之意,也就是说湖泽和草地中常能见到獐。獐的类别也很丰富,在当时这是一个统称总名。苏颂所说的应该是“獐属”,而非单指獐这一种动物。

南朝沈约在其编纂的宋·《符 瑞志》中也写:“有银獐白色,云王者刑罚中理则出。”

李时珍还特别讲到了“獐”名的来历:“猎人舞采,则獐、麋注视。獐喜文章,故字从章。”李时珍竟然还给獐赋予了一种“文艺青年”的性格---喜文章,也是足够活灵活现了。并且除了给獐安排了“獐”设,李时珍还特别讲到了獐的其它信息。比如:獐和大雁还有些近似,秋冬和春夏要住在不同的地方,冬季要住在山里而春夏则居住在湖泽。

獐的外形像鹿但比鹿小,而且没有那一对角,颜色并不鲜艳为黄黑色,但它的毛皮细软比鹿皮质地还好。受季节影响,夏季的獐毛少而皮厚,冬季则毛多而皮薄,而雄性有牙的獐还被专门称为牙獐。

在岱山我们又叫“山麂”(谐音)。

严禁捕猎!二级保护

獐在我国主要生活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沿岸,文献中记载的獐生活地有:江苏省的镇江、泰州、苏州、无锡。上海市及奉贤县。浙江省的桐庐、富阳、宁波;安徽省的泗县芜湖;湖北省的宜昌,广济以及湖南省岳阳和湘南郴州一带。

▲獐分布图

80年代獐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处于24°~34°北纬及东经110°以东,南至广东、广西、福建,北至江苏、安徽蚌埠;西至湖南,湖北;东至浙江舟山诸岛,比较广阔的范围内。

但随着环境气候以及人类的伤害,分布在谷地的獐现已呈隔离点状或小片状分布。据(1984一次统计估计,在獐分布较多的,江苏洪泽湖地区和盐城以南的滨海地区,估计分别有300-500和500-1000只。

而1987年一次调查中推测,在江西鄱阳湖地区也仅有獐2000-3000只,但到了1988年再次调查时,这一区域的獐已很难发现,据估算这一地区獐现有种群少于1000只。

但在一片心酸的情况下,也有好消息传来。1982年一次调查中统计安徽滁县林场大约有獐200只,而1993年的相关调查中现实,獐的数量已有明显增长,包括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在内估计有500只左右,增长虽然微乎其微,但总好过一直下降来得更让人欣慰。

同时在1993年也曾对全国獐的数量进行全面调查,当时估计全国獐的总数量估计约在1-3万只。

但獐的野生种群数据到了2003年却不太乐观,全中国仅有约10000只,獐的现有种群数量不容乐观。

在中国,1990年估计,长江下游的个体数量不到1万只;江苏沿海地区为1200-1500只;浙江舟山群岛为600-800只;鄱阳湖地区为1000只。

1998年,估计江苏沿海地区有500-11000只,舟山群岛15只,江西100只,鄱阳湖地区约1000只,安徽省约500只。

獐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显示:

▲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在我国獐是严禁猎捕的动物,并且已被列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

舟山——“中国獐之乡”

舟山是我国獐的主要分布区,野外种群数量约为3000只左右,占全国野生资源量的50%以上,2010年舟山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獐之乡”称号。由于栖息地破碎化,獐的分布有着“岛屿化”趋势,为了解决獐的种质资源退化的问题,2009年浙江建立了野生獐种源繁育基地,2015年首次实施了獐的野外放归。

▲兽类学报《舟山群岛獐的分布》节选图

舟山是我国獐的主要分布区,野生獐资源最丰富,舟山4个县区中除嵊泗县外,其它3个县区(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的43个主要岛屿均有獐分布,总量约占全国野生獐资源量的50%。岱山本岛、秀山岛、大长涂岛都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獐分布,其中又以秀山为多。岱山本岛的獐主要集中在磨心山脉及岱东、东沙交界的老鹰山附近。

由于在民间獐宝被作为名贵药材使用,长期遭受极大的捕猎压力,加之经济社会发展使得獐适宜的栖息地锐减,近几十年,野外獐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分布范围逐渐萎缩。近年来,浙江省实施了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保护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人工繁育獐种群不断增加。

▲舟山种源繁育场

▲原栖息地环境

▲人工繁育獐的野外放归

2021年11月9日,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相关单位在慈溪市林场、余姚林场开展獐的野外放归 40只人工繁育的健康成体獐。

▲人工繁育獐的野外放归

2022年11月11日,慈溪市林场举办舟山獐野外放归活动。慈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舟山市林场、慈溪市林场以及慈溪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在慈溪市林场的三角站(地名)放归了30只野生獐。 自2018年来,慈溪市林场已累计放归五个批次野生獐共计103只。

近年来随着大家对野生动物保护情况的了解,岱山的公安也偶会接到求助电话。

▲ 民警将受伤的獐悉心照料后放归大自然

2020年岱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台《岱山县在养野生动物处置实施方案》,经前期排查,共有6家獐养殖主体,存栏数量共计1002只。在积极引导、尊重自愿的原则下,5家养殖户自愿退出养殖,1家保留养殖,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专家论证,确定在养獐放归野外处置方案,相关乡镇在对养殖场所进行现场检疫评估、移交清查和装运后,进行县内属地野外放生。当年共放归成年獐498只、幼年獐154只。

人类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出了本《重引入指南》,定义“重引入”:在一个物种的历史分布区内的一部分区域内(该区域此物种已经消失或绝灭)重新建立该物种种群的一种尝试。一群人类学者觉得从历史来说,獐家族在上海消失的时间不算久,符合重引入条件。大约100年前,獐种群从上海消失。2006年上海启动“重引入”项目,他们才回归本土。上海浦东华夏公园的獐园,这是一片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林地,生活着五、六十头半野放状态的獐。

2007年3月,上海从浙江岱山的繁育中心,引入21只一岁大小的獐,尝试让獐家族“回家”。獐家族回到上海十多年,经过繁殖,华夏公园已为滨江森林公园、松江浦南林地、明珠湖公园和南汇东滩输入了不少野放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