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百年前,我国的运动员很少参与国际体育赛事,更别提获得奖牌了,这让外国人对我们充满轻视。时至今日,我国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涌现出诸多优秀的运动员,展现了我们的崛起与实力。
但大家是否了解,我国第一位世界冠军究竟是谁呢?他便是容国团,1969年他在世乒赛上夺得了冠军,成为乒乓球领域的传奇。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位优秀的运动员在31岁时选择上吊自杀,留下了仅有的十字遗言。究竟背后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容国团于1937年在香港诞生,怀着深厚爱国情怀的父母为他起名为“国团”,寓意着国家的团结与一致对外。194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香港,容国团的家庭被迫返回家乡,广东珠海。在儿时,容国团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不懈的练习,他在球场上的表现异常出色,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学校的“小球王”。
尽管当时容国团仅将乒乓球视为一种爱好,学习仍然是他的重心,他并没有考虑过成为职业运动员。但在15岁那年,家境的困窘迫使他辍学参与工作。幸运的是,他父亲工作的地方有乒乓球桌,容国团便利用此机会,经常去打球。凭借着刻苦的训练,他的球技飞速提升,逐渐展现出非凡的潜力。
1957年,香港举行了一场乒乓球锦标赛,容国团与他的伙伴们在男子团体、单打、双打三项中一举夺得冠军,成名于香港。然而,成就并未让他停下脚步,反而让他对现状产生了不满。期间,有人赚取利益让他打假球,还有人有意破坏他的比赛,种种恶行让他心灰意冷,最终决定离开香港,前往大陆。
心中铭记着父亲起名的寓意,容国团始终渴望报效祖国。经过一段时间的申请,他于1957年11月1日如愿以偿,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到大陆后,容国团得到了优厚的待遇,享有高薪和专门的陪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他的技术得以精进。1959年,他在世乒赛上表现出色,战胜了重重对手,最终成功进入决赛。决赛中,容国团以3:1的成绩战胜了匈牙利老将西多,光荣夺得世界冠军。
展开全文
比赛结束后,贺龙亲自到机场迎接他,还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多次接见。每当有外宾来访时,容国团几乎都会受邀出席。走在大街上,他被热情的群众围住,不断有人和他握手,索要签名……容国团无疑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偶像。
在他的激励下,我国乒乓球队获得了男团和女团的世界冠军,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容国团也未能逃脱其中的劫难。在这段时间,他的训练被完全停止,无法参加比赛,甚至被强迫参加批斗,遭受无端的指责与羞辱,令他忍无可忍,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1969年6月20日,容国团选择了上吊自杀。在他的上衣口袋中,发现了一封遗书,简短却深刻,上面仅写下十个字:“我爱我的名誉胜过生命!”这十字遗言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容国团无法容忍别人加诸于他的污名和耻辱,他的离去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大损失,历史带来的教训深重,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