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出炉

台湾腔为什么这么“娘”?

郑子宁

《特别文摘》4月综合版“九州脉象”栏目已刊登

“我宣你。”“你不要这样啦。”“这个包子好好吃哦。”……

在不少大陆人眼中,台湾人的说话方式一直是“娘”的代名词。21世纪初,这种绵甜软糯的腔调还激起过老干部们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以致广电总局三令五申电视节目中不得出现台湾腔。

台湾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至少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荧幕上的台湾口音跟大陆还没什么区别 。真正让两岸彻底拉开距离的,是90年代后两岸播音腔普遍被生活化的语言取代。

标准意义上的国语来源于北京地区的方言,但台湾本地没人说北京话。国民党败迁台湾后,外省人来自大陆各地,这些主要聚居在台北的人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导了台湾社会,他们通常用国语交流,因此其后代一般都能讲一口相当标准的国语(如马英九),被称为“台北国语”。

为什么“台北国语”会导致台湾腔变“娘”?

首先是外省人的出身。外省子弟的上层多来自江浙地区,台北国语的鼻音比较轻,ing/eng 这样粗重的后鼻音在很多人的口语里面是不出现的,和苏州话、上海话类似,听感自然比较软糯。外省人中也有很多人说山东话等北方语言,但他们大多是眷村的下层军官和士兵,对台北国语的形成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台湾本地人则以闽南话为主,闽南人讲国语相当粗硬,被讥讽为“地瓜腔”。在文化中心台北,这种腔调显然不入流。在国民党的推广下,台湾本地人极力模仿外省人的台北国语。本地人的方言底子,使得模仿结果除了鼻音较轻,还会保留一些闽南话的特征,如翘舌音的缺失,轻声的匮乏,等等。

展开全文

另外,闽南语对语气词的使用远远多于大陆的普通话,这使得台湾人的语气比大陆人要亲和得多。“太热了嘛!没差啦!我好热哦!”也自然比“太热了,没差别,我好热”显得“娘”一些。

音高也是“娘”的主要原因。不难发现,台湾国语的音高比大陆的普通话要更高一些。由于女性的音高天然高于男性,较高的音高自然让人感觉更加女性化。这很可能是因为台湾从闽南话转向国语的过程中,女性起到了先锋作用,导致女性的口音成为模仿对象。

这种模仿女性口音的现象极为普遍,大陆南方方言区说普通话时音高也往往高于方言。究其原因,女性比男性更注重自身形象,在穿着、举止上更讲究时髦。语言也不例外,因此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先模仿语言。而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与男性后代接触更多、影响更大,最终往往导致全社会口音的变化。

除了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经历过扫荡一切的政治运动,台湾教育相比大陆留下了更多的儒家痕迹,更注重“富而知礼”,多数台湾人的说话方式自然比大陆显得文气阴柔。台湾大学洪惟仁教授在 80 年代后期访问大陆厦门、潮州等地时,就已注意到台湾女性说话相比同样母语是闽南话的厦门女性要温柔得多。

随着台湾民主化和本土主义的兴起,国民党之前力推的台北国语,权威地位逐渐被年轻一辈的腔调所取代。罗大佑 1982 年的名曲《之乎者也》中,还曾讽刺过年轻人的说话腔调。这种区隔到现在仍能看到,不少老辈艺人如金士杰、李立群等人就保留了原本的国语口音。

(摘自《南腔北调》中国华侨出版社)

《特别文摘》

4月综合版

新刊目录

(点击可查看大图)

1、本刊所摘部分图文的作者姓名及地址不详,请相关作者与本刊通联部联系,以便奉寄稿酬。凡经本刊使用的稿件,作者如无电子版、有声版等方面的特殊声明,即视作作者同意授权本刊使用信息网络传播权,该使用方式的稿费包含在本刊支付的稿费中。

2、本刊凡有印刷、装订质量问题,请寄本刊发行部调换。发行部热线电话:0519-86645919

征稿启事

免责声明:本文摘自《南腔北调》,中国华侨出版社,2019年《特别文摘》4月综合版“九州脉象”栏目已刊登,向原作者致谢。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感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